【采薇專欄】 風光人不覺,已著后園梅———歲朝插花賞析(上)
立春已至,冬去春來。唐代史青有詩云:“氣色空中改,容顏暗里回。風光人不覺,已著后園梅。”
舊歷新舊交替之時,中國自古就有的傳統———歲朝插花,也開始擺上了插花人的案頭。梅花、水仙、竹這些正當時令的花材,配上春聯、燈籠、如意等配件,為尋常人家的新春,平添了幾分清雅和喜氣。
歲朝是指“春節”,歲朝插花也稱為“年花”,現在一般認為從春節到元宵節之間的插花,都屬于歲朝插花。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里,不論宮廷、文人、民間、宗教,自古都有歲朝插花迎新年的習俗。在古代,歲朝插花是比較講究的人家,廳堂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裝飾,以表示對天地、對祖先的敬意。
歲朝插花的花器多選用瓶、盤、缸、碗、筒、籃等傳統六大器型。在現代,也可以選擇大小適宜的器皿,適應現代居住空間而創作,也別具一格。
歲朝插花的花材,以新年正當時令的蠟梅、松枝、銀柳、水仙等為首選。當然,如今花市上各種花材琳瑯滿目,如月季、百合、鶴望蘭等,也寓意吉祥,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息。
歲朝插花的配件豐富多彩,如吉祥結飾、宮燈、鞭炮、茶具、香爐、如意、不倒翁、年畫、花勝、春聯、南極仙翁、酒器、彩勝、春盤、春聯、古錢,以及葡萄、柿子、佛手等,都象征著吉祥如意。
歲朝插花中,歲朝清供是一種格外清雅的插花形式。民間文人有用梅、蘭、松、竹、茶花、水仙等插瓶祈福,稱之為《歲朝清供》,也有貧寒人家在簡約凈室里插枝梅花自我欣賞增加意趣,如鄭板橋的詩“寒家歲末無多事,插了梅花便過年。”
杭州覺簡老師研究歲朝清供插花,他發現,清代著名畫家陸恢考證:“歲朝圖之作濫觴于晉人,稽阮輩均有題詩。”可見歲朝清供或早在晉朝時已經出現。但目前流傳下來最早的《歲朝圖》當屬北宋畫家董祥的作品。瓶中插松、梅、山茶,旁置花盆植靈芝兩株、案上另有百合兩頭、柿子一個,與中國吉祥圖案之“新韶如意”的花材組合完全相同。
歷代“歲朝清供”圖中,眾多的瓶花作品以及瓶花與物品的組合,成為了研究中國古代插花重要的參考資料。
傳統的歲朝清供圖,所用材料有幾類:1.當季花材:水仙、山茶、梅花、楠天、蘭花等。2.具有吉祥寓意花材:牡丹、百合、靈芝、蘿卜(萊菔)、佛手等。3.四季常青的花材:松、柏、竹、萬年青等。4.具有諧音特點的花材:柿(事)、海棠(堂)、蘋果(平)等。5.其他作者喜好但不具特別寓意的物品:古玩、文房四寶、蔬果等。
花材的數量和品種與袁宏道《瓶史》“多不過兩種三種”所述的不同,歲朝清供中的花材會根據作者當下處境與歲朝習俗進行任意組合,少者三種五種,如:清代溥儒的歲朝圖僅是松、竹、梅三種花材;多者如元代錢選的歲朝清供圖有花、果、雜玩等十六七種之多。
歲朝清供相對于其他類型的歲朝插花,更多的是一種文人風雅之趣。文人們在大年初一時取吉祥寓意之花果進行主題創作,為新的一年討個好彩頭。
王國忠作品
劉明華作品《飛雪迎春染柳梢》
簡覺作品《歲朝清供》
陶建華作品《清代歲朝清供》